兔爷是老北京的民间泥塑,加上北京的儿化音,又称“兔儿爷”,这是中秋节的儿童玩具。明人纪坤(约1636年)在《花王阁剩稿》中记载:“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,衣冠踞坐如人状,儿女祀拜之。”这是最早的关于兔爷的记载。清末徐柯在《清稗类钞》中说:“中秋日,京师以泥塑兔神,兔面人身,面贴金泥,身施彩绘,巨者高三四尺,值近万钱。贵家巨室多购归,以香花饼果供养之,禁中亦然”,可见兔爷极受欢迎。
· 卖泥兔儿 十九世纪外销画 ·
若往前追溯,兔爷源自“月光纸”,所谓的“月光纸”出现在明代,是一种木刻版画,《帝京景物略》载:“纸肆市月光纸,绩满月像,趺坐莲华者,月光偏照菩萨也。华下月轮桂殿,有兔杵而人立,捣药臼中。纸小者三寸,大者丈,致工者金碧续纷。”月光纸之于中秋,恰似年画之于春节。月光纸中的玉兔惹人喜爱,后来有人照着月光纸上的玉兔形象,用泥做成了塑像,乃有了兔爷的泥塑。
· 月光纸 ·
· 玉兔捣药 山东嘉祥汉画像石 ·
在满月之夜看月亮,月中的阴影似踞坐的兔形,两只长耳依稀可辨。后人附会成了月宫玉兔,是广寒仙子嫦娥的宠物。所谓“女不祭灶,男不祭月”,月宫嫦娥是女子,中秋的祭月活动也由女子主持。作为母亲,在祭祀活动中为防止儿童捣乱,就会拿兔爷玩具哄孩子,据说这是兔爷的玩具功能。
· 中秋祭月 ·
祭月的传统不光在民间盛行,也传到了宫中,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西逃,途中正逢中秋佳节,彼时虽狼狈,她仍在临时落脚的忻州贡院里举行了祭月仪式,可见这一风俗的深入人心。
· 兔爷 1924年,美国摄影家甘博拍摄 ·
· 兔爷 1924年,美国摄影家甘博拍摄 ·
清代北京的官场文化喜称“爷”,流风所及,民间也有此称谓,所谓“北京人都是爷”,姓张的就是张爷,姓李的就是李爷,有时也加上排行,比如兄弟中排行在三,姓刘,就称之为刘三爷,算是一种尊称。泥兔玩具也跟着沾光,荣升为兔爷。
· 清代纸扎彩绘玉兔捣药 ·
· 民国时期的麒麟兔爷 ·
兔子的形象原本可爱,兔爷却是全身戎装的武将,满身铠甲,头部仍是兔,两只长耳指向空中,左手拿石臼,右手拿杵,这是它在月宫捣药的工具。兔爷像人一样端坐在椅子上,或者坐在虎背上,威风凛凛的装扮与兔的柔弱极不相称,在这种反差中蕴含着难以言传的幽默。
· 现代泥塑兔爷 ·